近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喜讯,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王晚生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凭借在非局部微分方程高效算法及应用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一奖项的获得,标志着团队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上海师范大学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是学校持续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的重要体现。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旨在表彰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和团队。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作为本市基础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评选标准严苛,要求成果需具备 “前人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科学界公认” 三大核心条件。王晚生教授团队的获奖成果,正是在应对科学计算领域 “卡脖子” 难题中脱颖而出的创新典范,充分体现了团队在计算数学及其交叉领域所做出的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贡献。
该项目针对非局部微分方程(包括时间非局部的泛函微分方程和空间非局部的分数阶微分方程以及偏积分微分方程等)解的低正则性和整体依赖性所带来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挑战,围绕非局部微分方程的高效算法展开系统性研究,在稳定性理论、先验和后验误差估计以及计算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为非局部微分方程复杂系统的数值模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算法工具。其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非局部微分方程高效算法的理解,突破了解的低正则性和整体依赖性所带来的挑战,也为金融衍生品定价、集成电路设计、自动控制等实际工程与科学领域提供了高效计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些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umer. Math.》、《SIAM J. Numer. Anal.》、《SIAM J. Sci. Comput.》、《J. Comput. Phys.》等国际顶尖的计算数学或计算物理期刊上,展现出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应用潜力。正如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评定标准所指出的,该成果在算法基础理论上取得重要进展,其获得的高效算法已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引用,对推动计算数学交叉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团队负责人,王晚生教授深耕微分方程数值解法领域多年,兼具华中科技大学、剑桥大学博士后经历,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质量办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他带领团队在发展方程保稳定性算法、泛函微分方程数值解、金融期权快速定价、深度学习算法等方向持续攻关,已在《Numer. Math.》、《SIAM J. Numer. Anal.》等国际顶级计算数学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等项目 10余项,并曾两度斩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次再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是对其团队长期坚持基础研究创新的又一重要肯定。
“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需要长期积累与跨界思维。” 王晚生教授表示,团队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研究,推动成果在金融科技、工程仿真等领域的转化应用。
王晚生教授团队的获奖是学院 “学科交叉、科研育人” 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持科研团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难题,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