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学院举行“前沿讲座”系列之“从考试看教学”主题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3-28  作者:    浏览次数: 10 


2025年3月25日晚,数理学院在徐汇校区一教207室开展了主题为从考试看教学》的物理教研讲座活动,2022级物理学(师范)专业全体本科生及部分物理系教师参加。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兼职导师吴俊老师主讲。

 

吴老师首先从中高考招生改革、新课标推行以及考试评价体系的变化谈起,阐释了考试“检验教学效果、引导教学方向、传递价值取向”的多重功能,并以命题原则、新课标和新教材为依据,详细解读了考试设计的标准与导向。

 

讲座中,吴老师通过列举典型试题,结合得分率、区分度等数据,生动展现了考试内容随教学大纲演变的动态过程,并以此分析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及教师需应对的挑战。他强调,师范生不仅要学习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技能,更需夯实专业基础,为未来教学实践打下坚实根基。

 

此外,吴老师结合丰富案例,剖析了当前学生应试和教师授课中暴露的深层次问题,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他提醒在场同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并为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讲座尾声,吴老师还展示了早期高校入学考试的物理试题,以此激励同学们在课标回归国家标准的背景下,主动关注学科动态,提前储备知识,为未来的教学灵活性和适应性做好准备。

 

讲座最后,吴俊老师和在场师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对于“教学中第一印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上海中考物理考试的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感悟

何思燕:通过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完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功底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作为未来的物理教师,我们应勤于实践,多动手、多摸索,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并关注其学科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吴老师提到的“学习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技能、夯实专业功底、拥有教育情怀、思维敏捷、风趣幽默、学识渊博”更是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卢雅祺: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吴老师对知识点背后能力培养的生动举例,以及如何运用现有方法将问题讲解透彻。未来备课时,我们不应低估学生的起点,而应聚焦能力培养,注重教学表达的精准性,设计层层递进、能激发学生长句表达的互动问答。

蔡蕙妮:吴老师展示的早期高校入学试题让我倍感新奇,同时也意识到课标调整带来的新挑战。作为师范生,我们必须及时关注学科动态,提前做好知识储备,以灵活应对未来教学需求,同时兼顾自招、竞赛等学生的培养。

 

(撰稿:孙伊雯,摄影:杨建文)

 



 
  版权所有2009 ©  请勿转载和建立镜像© © 违者依法必究© ©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